×
心脏杂志

将“心”比心:心情好坏心脏知

越来越多的人将“emo”挂在嘴边,时常觉得“我颓废了”“我郁闷了”“我傻了”“我不开心了”……你可知道,坏情绪真的会引起身体不适。心力交瘁,也并不只是一个形容词,心理问题确实有可能引发心脏病。那么,哪些心理状况会引发心脏病,会导致猝死吗?怎样避免心理问题引发的心脏病?北京安贞医院心内双心医学中心主任刘梅颜就此进行了解读。

“心碎”真的会引发心脏病

谈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突然失恋了。在随后的两周之内,就发生了严重的心脏病。像这样因突然遭受情感打击而引发心脏病的年轻人,在安贞医院,每年大概要收治100例左右。

这种“心碎综合征”,医学上也称为应激性心脏损伤。

实际上,心碎引发的心脏病,在临床上很多见。刘梅颜曾参加过一个老年病人的金婚庆典,但在几年之后,夫妇中的一位去世,另一位在随后的48小时内也去世了。“后一位老人是急性心衰。这也是心碎综合征或者是应激心脏病中很重要的一种病例。”刘梅颜说,“一生气一着急心里头就难受,这种情况也要特别小心,可能已经发生了心理应激性心肌缺血。”

心理应激性心肌缺血,意味着部分心肌突然停止正常工作,导致心脏泵血不佳,此时血管还不存在堵塞的现象。“但对于这类心肌缺血不可放松警惕,因为它意味着在不远的将来,可能会突然发生心肌梗死。”刘梅颜说,心肌梗死意味着心脏某个供血动脉发生堵塞,导致部分心肌细胞缺血缺氧,甚至坏死的严重情况。

“精神压力和负面情绪还可能带来其他一系列心脏问题,比如突然的心房颤动、心率失常、心衰等等。”例如,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来临后,刘梅颜和团队也清楚地看到很多人焦虑和不淡定。具体表现在生物学的指标上,就是血压来回地波动。

“过去一片降压药,现在一片半或者两片都不管用,过去一片管心脏的药,现在来来回回老是心疼。”这也是情绪压力引发的心脏疾病。

为什么压力和情绪会引发心脏问题?刘梅颜解释说,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医学巨著《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七情致病”的理论。书中提到,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过于强烈或持续不断,超过了人体的生理和心理适应能力,可能导致脏腑气机紊乱、气血运行失调,最终诱发疾病。

“当人长期处于不安定、烦躁的情绪状态之下,他的内心便难以平静。”刘梅颜解释道,“例如有些老人家,每天待在家里容易东想西想。孩子下班回家前的十分钟就在门口等着,稍晚一些回来,脑袋里就是各种各样的杂乱画面。这种不平静的内心就如同平静的水面起了波澜,心中所有的印象往往是扭曲的,这背后其实意味着神经内分泌的改变。”

根据近几年《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数据显示,我国心血管病发病率持续增高,心血管病高居我国居民死因首位。大众所熟知的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血脂、肥胖、吸烟等生物学因素,然而心理因素对于心血管疾病的影响也不容小觑。

在重大事件发生期间、自然灾害到来期间,也确实存在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高的情况。在2006年德国世界杯期间,德国的一个急诊医生团队记录了慕尼黑地区在德国世界杯期间的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表明,在德国队比赛当天,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是前几年同时间段的2.66倍,事件最常发生的时间是在比赛开始后的2小时。

在当今的快节奏社会中,每个人需要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诸多压力,难免会有负面情绪涌上心头,因此千万不能小看不良情绪对于身体健康的威胁。

“从影像学的角度来看,当人体处于静息状态,心脏的影像核磁显示正常;一旦生气发怒,心肌会出现广泛的缺血,血运和室壁运动的构想发生改变,我们称为应急性的缺血。”刘梅颜介绍道,“它的破坏性在于,直接摧毁了神经和心脏之间的链接。”

心理心脏医学评估可助早预防早治疗

“我会不会得心脏病?会不会猝死?心脏病有什么症状?发作时该怎么办?如何避免突发事件导致病发?”当了解负面情绪与心脏病之间的关联,大家可能第一时间就会提出这些问题。

刘梅颜介绍说,目前,对于哪些人容易得心脏病,哪些人容易损伤,哪些人容易发生房颤,是可以从医学上开展评估的。这种评估分生物学指标和心理学指标,合起来就叫“双心”,又叫心理心脏病。

上一篇:心脏骤停黄金抢救时间为4分钟 剧烈运动、过度疲
下一篇:没有了

Top